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电影 > 正文

为什么经历疫情的人都该看这部纪录片?

2021-07-27 20:18 来源:荔枝娱乐网

  2021年7月9日,博纳“中国胜利三部曲”首作《中国医生》上映,让疲软的暑期档多少支棱了一下。

  对于经历2020疫情之年的国人,看《中国医生》天然带有一种复杂的情绪。它关于离我们还未远去的新冠疫情,甚至在国外,无数人仍处在疫情的死亡阴霾之下。

  但这部影片,实在太烂了.

  它让很多观众感受到愤怒,愤怒这样一个严肃的题材,怎么可以如此偷懒糊弄。

  它让去年居家隔离、天天关注疫情、心忧远方的人,看到了一个人物刻板、符号堆砌、煽情不断的投机之作。

  片中有些触动心弦的戏份。比如张子枫饰演的因新冠丧失父母的孩子,她噙着泪吼出的那句“叔叔,你告诉我,没有父母的孩子该怎么活?”,令观众潸然泪下。

  但单独的华彩戏份,撑不起全片的稀烂。导演没有刻画群像的功力,院长、本地医生、援鄂医生、护士、病患、外卖小哥、孕妇……大多成了工具人,在支离破碎的情节线下,完成某种功能性表达。

  影片的比重也很可疑。欧豪与周也饰演年轻夫妻金仔和小文,二人疫情期间生孩子的戏份,被拉长到快把“中国医生”挤出画框之外了。

  在《中国医生》中,只看到一种把抗疫当打仗的拍法,把情感不厌其烦地用配乐+慢镜的手段烘托,而看不到医生与病患更为真实、真诚的情感记录。

  《中国医生》用伪纪录手段拍摄,但因主创偷懒,最终不伦不类。想看真正的中国医生,看真正的中国医生抗疫,看真正的医生与病患的关系,不如去看纪录片《76天》。

  2020年9月14日,纪录片《76天》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,这是最早关于新冠疫情的纪录片之一,集中呈现了武汉封城到解封76天里,武汉某家医院的故事。

  众所周知,博纳“中国胜利三部曲”《中国医生》《长津湖》《无名》皆为主旋律献礼作品,除了需以类型片拍法晋升为商业大片,在电影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,另外,它们先天带有政治宣传片的属性。

  在这个前提下,《中国医生》绕不开高屋建瓴式的宏大叙事。

  片中角色众多,涉及国内领导、国外视察代表、医院院长、本地医生、援鄂医生、护士、普通病患;场地众多,涉及金银潭医院、火神山医院;还要加入很多真实影像、官方数字。

  在这种大而全的格局下,《中国医生》试图对疫情爆发到缓解的整个过程,进行全景式呈现。

  与《中国医生》不同的是,纪录片《76天》采取的是一种民间视角。

  《76天》的主创,作为民间拍摄力量,没有更多能力和资源去撬动疫情期间更为重要的人和医院。根据画面推断,《76天》选取的,应该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。

  整部影片主要聚焦于这家医院中医生、护士和病患之间的故事。正是因为把格局放小了,影片才能更多地关注人本身的故事。

  影片开场是一个医护人员亲眼看着父亲因新冠肺炎逝世。父亲的尸体被人用裹尸袋装好,推出去,再被殡仪馆的车带走,而这个全身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却不能上前看父亲最后一眼。

  撕心裂肺的她在同事的陪同和拦阻下说道:“我不走,我要看到我爸爸。”

  上来呈现的就是一个医护人员送别自己父亲的痛心画面,瞬间将观众拉回去年疫情中绝望、崩溃、无助的情绪中。

  其后,故事聚焦在了本地医护人员杨莉、上海援鄂护士田定远、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、一对老年夫妇、一对疫情生子的年轻夫妻等普通人身上。

  《76天》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,出现一些批评的声音,认为影片对政治避而不谈。但对于《76》天的发起导演吴皓而言,“《76天》是对人性的一种记录”,超越国界,超越政治。

  《中国医生》是一种对疫情全景式的回顾,而《76天》是对人性的一种记录。

  在《中国医生》中,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全社会众志成城对抗疫情,从国家到医院,到民间,全体呈现出一种克服困难、迎难而上的精神。

  片中将疫情期间的困难悉数呈现,如缺呼吸机、缺医用防护服、缺床位,病患混乱、医患矛盾、治疗方案的争执、外地援鄂医生与本地医院院长的争执等等。

  《中国医生》用一种将抗疫当作打仗的方式来拍,将医疗片当作战争片来拍,戏剧冲突强烈。

  而在《76天》中,亦有很多困难,但更多是静水深流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。

  片中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,总是在医院里来回转悠,口罩也戴得不规范。在他心中,他只想回家,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顶梁柱,家里没有他就塌了。而像田定远等医护人员,一而再再而三地安抚他,劝他回病房休息,让他接受治疗。

  其中一幕,医护人员接通老人孩子的电话,孩子在电话那头让老人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记得要起模范带头作用,不要给医护人员添麻烦。

  这个老人,让我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爱心和耐心。

  影片中还有一对患新冠的老年夫妇,因为病房不一样,阿姨与叔叔虽同在一家医院,但不能见面。

  片中,阿姨一直想去看叔叔,但医护人员没有办法。后来,医护人员给叔叔录了一段视频给阿姨看。当医生给叔叔做CT,将叔叔推出病房后,阿姨连忙跑出来,小步偷偷挪了过去,给叔叔加油,而叔叔却不耐烦地对她说“快回去”。

  这对夫妇,让我们感受到细碎不耐烦的对话下,年迈老两口动人的感情。

  片中医护人员的防护服随着时间推移,字画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可爱。南京支援的医护人员给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写“盐水鸭”,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给南京来的写“周黑鸭”,并相约疫情之后互送家乡特产。

  一个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写着“我想你,地锅鸡”,一个写着“专业咵天”(咵天,武汉方言,“聊天”的意思),还要一个医护人员的头套上写着“奥特曼,打小怪兽”……无数可爱的防护服穿梭在医院之中。

  其中最可爱温暖的一幕是,重病患者的呼吸机插管下一直有个气球,写着“早日康复”“加油”,还画了一个笑脸。

  在影片后段,当一个老人没救过来死去后,一个新的重病患者躺在了病床上。医护人员田定远走到氧气瓶前,用自己的医用橡胶手套吹起了一个气球,并写上“早日康复”“加油”,还画了一个笑脸,放在了老人插管下面。

  在这样一个绝望、冷酷的疫情环境下,人与人之间上演着真挚、动人的感情。而这样的感情,让所有观看这部影片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。

  人性,在这样严酷之下显现出的温柔,更加动人。

  在《中国医生》中,李晨饰演的援鄂医生,去告知张子枫饰演的女孩她的父母死讯时,张子枫吼出那句“叔叔,你告诉我,没有父母的孩子该怎么活?”。

  在《76天》中,同样有这样一个类似的画面,但不像剧情片有那么强的情绪张力。真实生活里,人的悲痛有时会选择沉默以对。

  纪录片中有一名患新冠的老奶奶,已无力回天。老奶奶的手腕上有个镯子,因病情手发肿,很难取下。医生给家属打电话,家属说要这个镯子。

  后来老奶奶离世了。再后来,武汉疫情相对缓和,医生将死者的遗物整理好,一个个通知家人来取。

  有个女孩来领遗物,医生下楼,隔着隔离带将遗物递到女孩手上,其中就有那只镯子。女孩哭了,医生说着说着自己也哽咽了:“真的不好意思,真的没有救活,我们真的尽了最大的努力,但是……真是不好意思,对不起。”女孩哭得更难受了,说了声“谢谢”,没有更多的语言,哭着离开了。

  医生独自一人回去,继续整理死者的遗物。导演捕捉了独自一人等电梯的医生,她一个个处理死者的遗物,一次次见死者的亲属,一次次说“对不起,我们真的努力了,但没有救活”。这个背影,饱含了太多医者的煎熬和痛苦。

  纪录片整个过程中充满人与人之间的温暖,但在生死的部分,依然令人痛心难受。

  在影片开场十五分钟左右,即武汉封城没多久,已经有很多死者的遗物被放进了收纳箱。其中导演捕捉到了一个非常扎心的画面。

  当镜头移到收纳箱里,一个手机突然亮屏,屏幕上显示着31条未读短信。

  这一幕让人异常难过,31条未读短信,不知联系的人多么焦急和担心,但人已逝去,无人回复,只留下一个老人机,落寞地躺在盒子里。

  经历2020年新冠疫情的人,每天都在看着手机上播报的新增确诊病例、死亡病例等等冰冷的数字,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、鲜活的家庭和鲜活的情感。

  纪录片《76天》,将疫情下武汉从封城到解封这76天中一家医院里的生死与温情,透过这些鲜活的医生、患者等人物,悉数呈现了出来。

  它真实地将我们拉回2020年,透过更细微更聚焦的角度,关注普通人在疫情期间的爱与伤痛,关注极端人类处境下人与人之间散发出的温厚人性。

  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

  纪录片《76天》中所释放的人性能量,将激励着每一个经历过疫情的人,温厚、坚韧地活下去。